look / hear
|
所需時間少
|
效果差(短期)
|
只求心安
|
浪費時間
|
see / listen |
所需時間多
|
效果佳(長期)
|
問心無悔
|
真正讀書
|
很多人真的只是在「看」書,但是根本沒有看進去。我也反問過學生這樣看有效果嗎?大部份人的回答,「不然會看不完」。原來大家唸書不求效果,只是求個心安,騙自己而已。
到底什麼叫做「懂」? --- 講得出來就是懂 ; 講不出來就是不懂。比如,學完光電效應,你要是講不出「光電效應就是光子光能變成功函數+電子動能」就是不懂,你要是講不出「用低限頻率測功函數,用截止電壓測電子動能」就是不懂,你要是學完敘述統計,講不出「標準差代表資料的離散程度」就是不懂,你要是學完化學鍵,講不出「化學鍵包括離子鍵、共價鍵、金屬鍵、氫鍵與凡得瓦力」就是不懂,你要是學完氫鍵,講不出什麼樣的原子間才具有氫鍵就是不懂,你要是學完向量的外積,不懂得外積是公垂向量,就是不懂。
因此,每唸一個段落,就要把書蓋起來,問自己唸了什麼,解題時要用到什麼關鍵,才能真正的讀懂。那你說忘記怎麼辦?接下來就是要討論的重點----做重點整理的筆記。
但是做重點整理的筆記必須符合幾個原則,但是首先你要有一個認知,筆記不能帶進考場,所以做筆記的最終目的是放進腦袋裡面,所以筆記一定要(1)用你自己的話講出來,而且要(2)越做越少。關於前者,舉個例子,什麼叫做磁通量,其實磁通量就是磁力線通過的數量,什麼叫做安培力,就是載有電流的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。你不要把參考書或是講義上的定義重抄一次,這樣沒有任何意義,而是要用你自己可以理解的話,重新詮釋一次。關於後者,就是要能分出,什麼很熟、什麼不熟,熟的東西看了十次也是熟,不熟的東西才要多看,我常講,唸書從第一個看到最後一個字是最沒有效率的讀書方法,一定要分出熟與不熟,熟的久久看一次就好,不熟的最好要天天看,不熟的看久了,總會變成熟的,如此不斷的去蕪存菁才是最有效率的讀書方法。比如,U型迴路的感應電動勢ε=LvB,你已經很熟了,就不要再看,但是導線棒做圓周運動所產生的感應電動勢ε=1/2 r2ωB不熟,就該標出來,每次考試前,拿出來看。讓不熟的主題,慢慢變少。
我有發一本各章學習地圖的講義,目的就是要你把不熟的部份,做最精要的整理。考前二十天可以看個幾次,然後聯考前要求自己,重點只能寫出一張紙,這一張紙就是你考試當天,帶去聯考考場時看的重點整理,如果聯考當天你還搬個40本課本講義,你就太那個了一點。你就是要秉持這種原則,讓重點從40本,變成1本,變成5張紙,變成3張紙,最後變成1張紙。這也就是我一直強調的,書要越唸越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